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首页» 科学研究» 学术交流
我院召开2022年双学位复合型人才项目“法学+公共事业管理”方案论证评审会
发布:2021-10-25 12:00:00     浏览: 【字号:       】

      根据《关于申报2022年双学位复合型人才项目的通知》(西政校教发〔2021〕211号)精神,为进一步做好双学位复合型人才项目培养工作,我院在已有“法学+行政管理”双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的基础之上,迅速启动2022年双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申报工作,并于2021年10月14日下午,在公共管理教研室召开2022年双学位复合型人才项目“法学+公共事业管理”方案论证评审会。此次会议特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研究所所长于安为评审会专家,公共管理系教师参加了方案论证评审会。

      
      会议伊始,邹东升副院长致欢迎辞,介绍学院概况、公共管理学科建设情况,并指出:此次“法学+公共事业管理”双学位复合型人才项目充分吸收了已有“法学+行政管理”双学位项目经验;并且,法学为我校传统优势学科、重庆市一流学科、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A级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同时,我院公共管理学科重庆市“十四五”一级重点学科且具有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国家治理与法治政府建设方向博士培育点。行政管理专业为重庆市首批“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并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可见,我校法学学科、我院公共管理学科及行政管理专业的现有优势为此次双学位合型人才项目提供了坚实基础。
      随后,公共管理系副系主任类延村副教授详细介绍了“法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论证报告、实施方案、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专业方向定位、培养特色、教学计划表中课程设置等方面还有待论证,表示希望听取于安教授及与会老师的意见建议。基于类延村副教授对2022年双学位复合型人才项目“法学+行政管理”方案的全面介绍,于安教授表示认同此次双学位建设重视本科教育的传统,赞同框架设置,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是,建议进一步深入研究“法学+行政管理”两个专业如何在课程设置和知识体系上融合、打通。二是,建议具体思考哪些课程、知识内容可以融合、打通,比如,政治学、社会学与宪法学在以教材为依据的基础上,依托具有内容侧重的课程讲义知识内容打通,三门课程同一个学期开课;任课教师通过集体备课讨论设置知识框架结构,打破学科壁垒、克服知识分散化的弊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此外,在讲义的基础上,还可考虑开发特色教材。三是,充分发挥培养方向对课程设置的导向作用,将国家战略与法治中国建设的时代性考虑在内,培养方向以公法为主,面向公检法部门、行政机关培养国家治理、法治领域领袖型人才,既符合法学类本科生培养要求,又向行政管理学科特色倾斜,实现培养方向和学科方向的融合。四是,将双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应符合“一规划两纲要”(《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的目标要求,与“十五五”规划基本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步调相衔接,使人才培养项目能反映或满足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之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建议培养两届学生后可进行人才培养质量及效果评估,确保人才培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对接,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化提供人才支撑。五是,建议增加哲学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定量研究、实证研究课程设置必修课,重视方法论教学;此外,还可参考清华大学设置小学期的经验,使实践教学不占用理论课程学习时间,保证教学质量。

      
      在与会老师发言环节,公共管理系主任祝伟认同课程、知识体系融合打通、加强学生的理论素养教育,适当增加哲学等课程的重要性,同时补充强调强化工具性课程设置,与传统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相区别。廖秀健教授、周连辉老师也分别对课程设置问题提出优化建议。最后,邹东升副院长表示认同于安教授及与会老师的建议,将继续完善双学位项目方案,同时提出应重视在新文科建设中探索公共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重视对学生哲学思维的引导,培养其概念技能、协调技能、技术技能,通过人才培养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以此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支撑。至此,方案论证评审会圆满结束,相关意见和建议将纳入正在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的申报材料中。
                                                                         图/文 张彩华

版权所有 ©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渝ICP备05001036号-1
渝北校区:重庆市渝北区宝圣大道301号 邮编:401120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2号 邮编:4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