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首页» 学生工作» 阅读心语
我院举行第三十五期“与文读书会”
发布:2019-04-29 12:00:00     浏览: 【字号:       】

    2019年4月17日晚七点至九点半,与文读书会(第35期)在敬业楼3025会议室进行。本期读书会的主题是“明月松冈,杏花疏狂——两宋词风分合(上)”,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武波老师主讲,来自经济法学院的刘倩老师、商学院潘雨晨老师等校内外师生40余人共同参与。

    
    在图书推荐环节,本期读书会的推荐书是《苏轼传》。该书是王水照教授的作品,王教授在苏轼研究、宋词研究和宋代散文研究上造诣颇高。在该书中,作者用苏轼的作品串起他的生平,把诗词和当时创作的背景、人物境遇和环境,甚至是心态相结合起来,让读者能真正地体会到苏轼的喜或忧,庄或谐,让读者更加立体地感受到伟大词人背后的多元人生。

    
    主讲人武老师在介绍《苏轼传》中有关苏轼及其时代背景的同时,也逐渐引入到本期对两宋词风的主题探讨中来。鉴于宋词内容的丰富性,本次的主题将通过两期读书会来展开讲解,本期主要就宋词的总体情况进行介绍。武老师先从词的起源介绍起,他指出,词的起源与乐曲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乐曲是词调的来源。宋词起源于隋,原名“燕乐”或者“宴乐”,最初是依赖于乐曲而存在的,是一种完全不同于“雅乐”的更为活泼跳脱的题材,故而早期的词都是可以唱的。紧接着,武老师给大家讲解诗词关系,他指出,词又名诗余,二者可以说是互为补充的关系,正所谓“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不同于诗的豪迈壮阔,词多是体现的是一种细腻婉约的感情。最后,武老师带领我们鉴赏了五代后蜀花间词派、南唐词人以及北宋初期具有代表性的词人作品,结合时代变迁的背景,探究前宋时期词风的转变历程,以及词人在不同词作中所展现出来的不同人生侧面。
    晚上九点半,第三十五期与文读书会圆满结束。由唐转宋,与会师生们一起学习了宋词的发展历程,感受到了宋人词风的细腻婉转,文字曼妙,更从词作中感受到了时代变迁与人生的多元。下一期,我们将继续深究两宋词风分合之玄机,走进两宋词人内心深处,感受另一番景致。
                  文:张耀、杨森井
                  图:陈诗雨

版权所有 ©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渝ICP备05001036号-1
渝北校区:重庆市渝北区宝圣大道301号 邮编:401120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2号 邮编:400031